返回列表 发新帖

双向开放推动中国证券业高质量发展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懒
    2025-11-6 10:22
  • 签到天数: 1 天

    [LV.1]初来乍到

    12

    主题

    1

    回帖

    57

    积分

    注册会员

    积分
    57
    发表于 2025-11-6 10:26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 阅读模式
    作为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关键环节,中国证券业国际化发展正进入新阶段。中证协近期对中资券商“走出去”和外资券商“引进来”双向实践案例的系统梳理,既全面展现了行业开放的阶段性成果,也清晰勾勒出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脉络与攻坚方向。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度重塑、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双重驱动下,中国证券业站在了关键转折点。国际化不仅是行业拓展业务边界的市场选择,更是服务国家战略、赋能实体经济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撑,也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、双向开放现代金融生态的关键所在。
    笔者认为,在这一进程中,行业的“打法”正从“试点探路”转向“系统推进”,并与培育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共振,悄然重塑行业竞争格局。经过多年探索与积淀,中国证券业的双向开放已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。
    第一,中资券商全球化布局从“规模扩张”迈向“价值深耕”。
    中资券商的国际化布局已构建起一套成熟且多元的体系。以中国香港为核心枢纽,向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进行多层次辐射,形成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覆盖。如今,中资券商旗下38家境外一级子公司的稳健运营,头部券商国际业务收入占比高达25%的亮眼成绩,均有力印证了国际化战略的成效。
    2024年全年以及2025年前三季度,中资券商累计服务超120家企业赴港上市,融资规模突破2700亿港元。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,中资券商也发挥着关键作用,通过沪深港通等机制搭建境内外资金流动桥梁,既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境内市场接入渠道,也助力境内资金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。特别是“跨境理财通2.0”试点的落地,进一步拓宽了中资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跨境空间,使国际化成果能够直接惠及居民理财需求。
    中资券商国际化“打法”的迭代升级,还体现在引入海外中长期资金、夯实市场发展基石上。近年来,行业充分发挥资管、投研优势,吸引海外主权基金、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境内市场,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。如招商证券依托境内外分支机构高效联动,为新加坡淡马锡等落地QFII交易账户;中国银河子公司发行新加坡市场首只跟踪境内中证1000指数的ETF产品等。这些实践既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多元投资渠道,也助力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定价影响力,成为国际化竞争新方向。
    第二,外资券商在华展业从“试探布局”转向“深度扎根”。
    当下,16家外资券商中已有5家实现全资控股,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高水平。国际投行系、商业银行系与合资券商三大类机构各具特色,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拓展业务边界,从传统的交易、承销业务向投资咨询、资管等领域延伸。
    实践中,摩根大通证券的跨境融资服务、瑞银证券的全球资产配置方案,既发挥了外资机构的全球网络优势,又契合中国实体经济与财富管理的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外资券商正扮演着“超级联络人”的关键角色,通过政策建言、研报发布、海外发声等方式,促进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融合,助力优质企业合理估值,为资本市场引入中长期资金提供了重要支撑。这种本土化深耕,不仅是业务范围的拓展,更是对中国市场规则与需求的深度适配,成为外资券商在华展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    第三,开放升级“双向奔赴”,中国证券业竞合格局生变。
    中资券商“走出去”与外资券商“引进来”的演进,正构建起中国证券业新格局。中资券商借国际化提升全球服务能力,外资券商在华展业融入巨大市场,这种“双向赋能”模式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。
    国际化是培育一流投资银行的关键催化剂。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背景下,中资机构与外资机构将迎来更多同台竞技的机会。而正是这种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开放竞合,驱动着整个行业打破内卷、走出舒适区,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    哎...今天够累的,签到来了5...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小黑屋|永富证券

    GMT+8, 2025-11-23 17:57 , Processed in 0.177742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永富证券

    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